365体育app_365体育手机版@

图片

菁菁校园

忆味东坡

发布时间:2023-05-16   浏览次数:次    来源:   

“玉盘珍馐吃不够,最是一碗东坡肉。”享有盛名的千古美食东坡肉便是我故乡黄州的特色美食之一。

东坡肉,又名“回赠肉”,最早起源于徐州一带。相传诗人苏轼仕途不顺,被贬到徐州,恰逢洪水泛滥,千钧一发之际,苏轼站出来带领百姓抗洪筑堤,解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。人们感谢苏轼治理有方,纷纷拿出家中的酒肉去府上慰劳,苏轼多次推脱不得便全部收下,并让家里人制成红烧肉回赠给百姓,这便是东坡肉最早的来源。回赠肉的美味一直在徐州一带流传,后来传入黄州演变为如今所说的东坡肉,名号才慢慢响彻全国。

东坡肉肥而不腻,瘦而不柴,肥瘦参半,实属绝味。其形状方方正正,整整齐齐似麻将块;色泽红润通透,肥瘦分明似玛瑙晶石,再加上精致的摆盘,单看外形东坡肉绝对能算上是美食界的“花美男”。其气味醇香浓郁,仅是从餐桌旁路过,也很难不放慢脚步来享受这一场“盛宴”。其味道口感更是一绝,入口又酥又糯,将瘦肉的嚼劲与肥肉的软糯一同入嘴,香甜的酱汁在口中爆开,舌头上的每一处味蕾都在享受这千古美食的“拥抱”。这不可多得的人间绝味一直都是黄州人的骄傲。

小时候,黄州街道上的各类小餐厅都有做东坡肉的,每每放学路过,我和同学都会驻足好久,看着大人们用筷子夹起肉送入口中,我们也会不自觉地张开嘴。店内是大人们津津有味地享受着东坡肉,店外是孩童们小声密谋羡慕着东坡肉。我有幸吃过黄州最正宗的东坡肉,那种感觉如久旱逢甘雨,舌尖的满足感一瞬间弥漫到整个身体。可能这并不是我人生中吃过的最美味的食物,但这一定是我人生中最想吃到的美食。

东坡肉渐渐成为了黄州人心中与故乡的“枢纽”。对于远行千里求学的我来说,东坡肉早就让我和故乡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。每每从异地他乡归来,我总是会被旅行的疲倦和气候的差异所困扰,面对故乡巨大的变化,心中总会涌起难言的陌生和慌张。身已归乡,心却还像远行的游子,飘荡不安。唯有故乡的东坡肉能安抚我的不安,仅品尝一口心中便会升起熟悉的暖意。故乡在美食中有了家的感觉。像我这样借居他乡的人,或许早已忘记家乡的旧楼旧景,但故乡的东坡肉却一生难忘。

苏东坡曾作《猪肉颂》:“净洗铛,少著水,柴头罨烟焰不起。待他自熟莫催他,火候足时他自美。黄州好猪肉,价贱如泥土。贵者不肯吃,贫者不解煮,早晨起来打两碗,饱得自家君莫管。”苏东坡此时从事黄州,官职低卑。对于这样一位积极入仕的人来说,他当时心境之悲凉,门庭之冷落,生活之清苦是不言而喻的。生活、事业的打击双双向苏东坡袭来,他却不闻不问,做起了东坡肉的研究。这种苦中作乐的态度让人心酸又敬佩。苏东坡一生仕途不顺,不是被贬官,就是在去贬官的路上。他并不像传统文人一般感时伤春,他的作品中并没有那么多风花雪月,而是“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”的洒脱乐观。苏东坡是一个高洁的人,看惯了世间丑恶的他,并没有因此惧怕或是同流合污,只是一笑了之。他就像孟子所言“非独圣贤有是心也,人皆有之,贤者能勿丧耳”。他一生坎坷,颠沛流离,却能把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自己的洒脱。

东坡肉之所以扬名千古,美味自然不必说,但其中还有一种缅怀苏轼的情怀。“不妨吟啸且徐行”,我眼中的苏东坡在泥泞中生活,在云朵间写诗,不看眼前苟且,尽显洒脱人生,如此逍遥自得的精神影响着我们每一位辛勤的黄州人。纵使人间有千万种不顺意,只要能吃到一碗东坡肉,黄州人便会忘却苦恼,怡然自乐。逢年过节,东坡肉都是黄州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,在各地辛劳一年的打工人,也会因此忘却艰苦的处境,苦中作乐一番吧。

苏轼暂居黄州,给黄州人民留下了这道千古美食,也为黄州人民留下了笑看困苦的乐观态度。每当我们吃到东坡肉,都仿佛看到苏东坡在破败的草屋中赏景作词,这姿态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?

东坡肉味美情深,黄州民忆苦思甜。大美黄州,千古绝味,待君来赏。(何烨 文)